书名。3卷。清·叶茶山撰。刊于1805年。这是一部灸、药并用的著作。卷1主论经络、腧穴及灸法总论;卷2治症综要,为多种疾病的灸法并配合药物治疗,其中介绍了很多民间经验方;卷3肿疡主治类方,为治疗外科病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哑门,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于志宁条。
元代医官职称。为低级官员,共2人。始设于1322年(至治二年)。参见太医院条。
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杜茎山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诸病原候论》卷三十五。即王烂疮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①元明时医家。歙县(今安徽歙县)人。精通医术,著有《黄俅医案》。②明代医学家,字谷如,新都(今四川境)人,1619年撰有《黄帝内经素问节文注释》,10卷。
见《本草求真》。即刺蒺藜,详该条。
见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即小儿偏风,详该条。
见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初生儿头面肢体皮肤发赤,多因胎中感受热毒所致。治宜清热和血用清热解毒汤。如小儿出生之初,由于皮肤娇嫩,骤与外界接触,出现鲜红色斑者,数天后可自行消退,不必药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