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泉州本草》。为胡颓子叶之简称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外科证治全书》卷三。即调疽。见该条。证治见指疔条。
见脏腑证治图说人镜经条。
缓脉之简称。《伤寒论·辨脉法》:“阳脉浮大而濡,阴脉浮大而濡,阴脉与阳脉同等者,名曰缓也。”
证名。出《灵枢·阴阳二十五人》。指肢体筋脉牵掣拘挛,痛如扭转。多由阴阳气血衰少,风冷外袭,或血分有热所致。常发于小腿肚,甚则牵连腹部拘急。《金匮要略·趺蹶手指臂肿转筋狐疝虫病脉证并治》:“转筋之为病,
体表定位用词。即“侧”或“面”。上廉即上侧(面),内廉即内侧(面)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大肠手阳明之脉……循臂上廉,入肘外廉,上臑外前廉,上肩,出骨之前廉。”
参见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条。
见《重庆草药》。为松塔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即乳发之南方俗称。见该条。
骨名。即肩胛骨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