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五般聤耳之一。耳内腥臭,多由澡浴水入耳中,水湿停留,搏于气血,酝酿成热所致。治法见伍耳条。
见《吉林医药参考资料》(1):32,1971。为刺玫果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外台秘要》卷三十三。指婴儿娩出。
为牙齿所在之处。《奇效良方》卷六十二:“外板则为牙,内床则为齿。”
见本草纲目万方类编条。
【生卒】:1909~1969【介绍】:针灸学家。本姓李,字昌,因从舅姓,改姓陆。江苏昆山人。父李培卿,针术精湛,瘦燕秉承家学,亦精是术。十八岁赴上海,并在昆、沪两处设诊,后定居沪上。建国后,在上海市公
见《生草药性备要》。为金樱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。见《金匮要略·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》。有虚实之分。虚证亦称面目虚浮。多因脾、肺、肝、肾脏气虚衰所致。实证多由湿热壅盛、风火水气、阳明实热所致。《景岳全书·面病》:“面肿有虚实,肿者为实,浮者
即指针疗法。见该条。
见《药材学》。即蒲黄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