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广西本草选编》。为灯台树之别名。详该条。
《温疫论补注》卷上方。又名养营承气汤、养荣承气汤。生地黄一两,芍药二钱,枳实、大黄各一钱,厚朴五分,当归、知母各三钱。加生姜,水煎服。治温病数下亡阴,里证仍在,并见热渴者。
见《广东中医》4(1):40,1959。为茶子饼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《不居集》卷十三:“阳盛阴虚失血。口鼻出血,皆系阳盛阴虚,有升无降,血随气上,越出上窍。法当补阴益阳,则血自归经也。”阳盛阴虚失血除见口鼻出血外,还可见吐血、呕血、大便下血及不规则的阴道出血。
见《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》。为野木瓜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灵枢·痈疽篇》卷九。即附骨疽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唐代民间医生。自采药物于泰山,为人治病多效。
指思虑过度所致的疾病。《医醇賸义·思伤》:“思虑太过,心烦意乱,食少神疲,四肢倦怠。”用一志汤等方。
见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为洋虫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朱惠明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