救阴理痨汤
即拯阴理劳汤,见该条。
即拯阴理劳汤,见该条。
《杂病源流犀烛·面部门》卷二十三方。薏苡仁、汉防己、赤小豆、炙甘草各一钱半。水煎服。治风热及唇核。
七窍之一。外耳道出口的孔窍。参见七窍条。
【介绍】:见陈元赟条。
证候名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“左手关上脉阳虚者,足少阳经也。病苦眩厥痿,足指不能摇,躄不能起,僵仆,目黄,失精,,名曰胆虚寒也。”
①用手按住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病人叉手自冒心。”②恍恍惚惚。《素问·气交变大论》:“郁冒蒙昧,心痛暴瘖。”③犯、冲犯。《素问·五藏生成篇》:“下厥上冒,过在足太阴、阳明。”
证名。见《金匮翼·呕吐统论》。又称胃火呕吐、热呕。详热呕、胃火呕吐条。
见《中药大辞典》。为绞股蓝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。指心胸局部多汗。《张氏医通·杂门》:“别处无汗,独心胸一片有汗,……名曰心汗。”参见心汗条。
病证名。一名风咳。指咳嗽由劳力伤风所致者。《儒门事亲》卷三:“劳风咳,出青黄涕,其状如脓,大如弹丸,亦风咳也。”治宜桂苓五味甘草汤加姜汁、竹沥;若痰逆势甚,用桂枝二越婢一汤、小青龙加石膏汤;禀气虚者,
证名。指因情志抑郁所致的三种郁证。见《景岳全书·论情志三郁证治》。即怒郁、思郁、忧郁。详各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