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撮空理线

撮空理线

指患者神识不清,两手向空抓物,同时拇指食指不断捻动,犹如理线之状。系病情危重,邪盛正虚,或元气将脱的表现。《温疫论·补泻兼施》:“证本应下,耽迟失治,或为缓药因循,火邪壅闭,耗气搏血,精神殆尽,邪火独存,以致循衣摸床,撮空理线,肉瞤筋惕,肢体振战,目中不了了,皆缘应下失下之咎。邪热一毫未除,元神将脱,补之则邪毒愈甚,攻之则几微之气不胜。攻之不可,补之不可,补泻不能,两无生理。不得已勉用陶氏黄龙汤。”如阴液耗竭,虚风内动者,可用三甲复脉汤等方。参见循衣摸床,两手撮空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赵云居

    【介绍】:见赵良条。

  • 手疣

    病名。见《外科百效全书》卷之四。即手发背。见该条。

  • 足髎

    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阳交,见该条。

  • 放血疗法

    即刺血疗法。见该条。

  • 少阳经病

    指由于邪热郁于少阳经而产生胸胁苦满,往来寒热,心烦,胁痛等症,热邪介于半表半里。治宜小柴胡汤。

  • 大通

    【介绍】:唐代僧医。经皇甫镈、李道古荐于宪宗朝,为待诏翰林。穆宗时(821~824)因“医方不精,药术皆妄”被杖死。

  • 酒刺

    病名。全称应作肺风酒刺。《外科大成》卷三:“肺风由肺经血热郁不行而生酒刺也。宜枇杷清肺散或服荷叶煮糊为丸;白矾末酒化涂之。”即粉刺。详该条。

  • 滋养胃阴

    治疗胃阴不足的方法。临床用于饥而少食、脘腹不舒、口干唇燥、大便秘结、舌红少苔、脉细数等胃阴虚证候。常用方如益胃汤。常用药如北沙参、麦冬、石斛、玉竹等药。

  • 受热厥逆

    病名。小儿暑病之一。出《幼科要略》。为感受暑邪而致的突然昏迷。多因小儿平素体质较差,元气虚弱,感受暑热之邪,热迫营血,逆传心包;或由于暑邪挟湿,湿浊生痰,痰浊上冲,蒙蔽心窍,以致出现突然昏迷,不省人事

  • 下牙床骨

    即下颌骨的齿槽突。载附下颌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