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异授眼科》。即内眦。详该条。
见《药材资料汇编》。为甘遂之别名,详该条。
蒙药书。伊舍巴勒珠尔著于十八世纪。全书用藏、梵文对照编写。按石类、珍宝类、草药类对801种药物进行分类,并说明每种药物的产地、形态、性味、功能。对“三子”、“四凉”等药物作了解释。现存木刻本。
类中风病证之一。因忧思过度,气机郁结而引起的类中风证。
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又名边兰、倒挂金钟、疳积草、对着钱。为马鞭草科植物莸Caryopteris nepetaefolia(Benth.)Maxim.的全草。分布江苏、安徽、浙江等地。辛、微苦,温。
病证名。见清·颜筱园《眼科约编》。即瞳神欹侧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为一种皮肤疱性脓疡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五。又名王灼疮,洪烛疮。多见于小儿。由脏腑积热,蕴郁肌肤,外受湿气而成。初生如麻粒,渐增大蔓延,甚则泡浆满布周身,溃烂后如汤火所伤。治宜清热利湿解毒。内
①见《草药手册》,为土儿之别名。②见《江西草药》,为金果榄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金代医官职称。系太医院中的一种官职。参见太医院条。
见中西医粹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