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承浆

承浆

①人体部位名。在下唇中央部下方凹陷处。盖口中有水浆外溢多流经此处,故名。②经穴名。代号RN24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天池悬浆垂浆。属任脉。手、足阳明督脉,任脉之会。位于面部颏唇沟正中凹陷处。布有面神经分支和下唇动、静脉的分支。主治口眼斜,面肿,龈肿,齿痛流涎癫狂,以及口腔溃疡,三叉神经痛等。斜刺0.2~0.3寸。艾条灸5~10分钟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芫荽子

    见《现代实用中药》。又名胡荽子、香菜子。为伞形科植物芫荽Cor·iandrum sativum L.的果实。主产江苏、安徽、湖北。辛,微温。透疹,健胃。①治痘疹透发不畅,食欲不振,消化不良,痢疾。煎服

  • 松黄

    出《新修本草》。为松花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宣痹通阳

    通阳法之一。宣散痹阻、温通阳气的方法。如胸痹证,因胸阳不振,浊阴上逆,痹阻气机,用栝蒌薤白白酒汤。

  • 薢宝叶

    出《汉英韵府》。为破布叶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胎前停食

    病证名。见赵献可《邯郸遗稿》。即妊娠伤食。详该条。

  • 慈幼便览

    见六种新编条。

  • 圊血

    证名。又作清血。指大便下血。见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。《伤寒贯珠集》:“太阳病,以火熏之,不得汗,其人必躁,到经不解,必圊血,名为火邪。”又:“圊血、便血也。”详便血条。

  • 米仁根

    见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。为薏苡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顾氏医镜

    丛书。清·顾靖远撰于1718年。16卷,共六种。即《素灵摘要》2卷、《内景图解》、《脉法删繁》1卷、《格言汇要》2卷、《本草必用》2卷和《症方发明》8卷。均系选录《内经》、《伤寒论》及历代中医著作中的

  • 十六郄穴

    十二经及阴蹻、阳蹻、阴维、阳维各有一个郄穴,即孔最(肺)、温溜(大肠)、梁丘(胃)、地机(脾)、阴郄(心)、养老(小肠)、金门(膀胱)、水泉(肾)、郄门(心包)、会宗(三焦)、外丘(胆)、中都(肝)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