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补阴。详该条。
经外奇穴名。见《外科大成》。位于足大趾之尖端。主治便毒,穿踝疽等。艾炷灸3壮。
病名。见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一:“雍在心经,致伤于耳。五种:耳痔、耳蕈、耳雍、耳塞、耳烂。”详各该条。
出《本草拾遗》。为骨碎补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张千里医案条。
病名。常见于重症中暑。指感受暑邪,热极神昏,卒然痉厥的病证。《温病条辨·上焦篇》:“小儿暑温,身热,卒然痉厥,名曰暑痫,清营汤主之。亦可稍与紫雪丹。”“大人暑癎,亦同上法。热初入营,肝风内乱,手足瘛疭
病名。由肝经之热上乘所致。症见翳生风轮之上,色青白而薄,形如冰瑕,或片或点,横贯乌睛,或痒或疼,发作无定,眵粘泪出,白睛脉赤。即冰瑕翳深外障。详该条。
见《生草药性备要》。即芋头花,详该条。
简称五主。指五脏与体内组织的联系。《素问·宣明五气篇》:“五脏所主:心主脉,肺主皮,肝主筋,脾主肉,肾主骨。是为五主。”
经外奇穴名。《针灸集成》:“石淋……又方,以禾稈量患人口吻如一字样,一端桉尾穷骨端向上,稈尽脊上点记;将其桉中摺,墨记,横着于脊点,左右稈两端尽处,三七壮。”近代《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》等列作奇穴,名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