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我国地方病的一种,因其虫形似姜片,故名。虫色赤如生肉,故又叫赤虫。在东南沿海各省和华中某些地区都有流行,长江以北很少。本病可引起腹痛,腹泻,浮肿,贫血等症状,甚至引起小儿生长发育,但预后一般良
证名。指自怯畏惧之状。《证治要诀·怔忡》:“有痞塞不饮食,心中常有所怯,爱处暗或倚门后,见人则惊避,似失志状,此名为卑惵之证,以血不足故尔,谷神嘉禾散加当归半钱,黄芪半钱。”此症多迁延难愈,宜养血补心
即女膝,见该条。
出《褚氏遗书》。即双胎。
病名。见《冯氏锦囊秘录》卷六。聤耳的别名。系指脓耳耳内流脓腐臭者。又叫内耳疳臭。名称各异,总由积热上壅或风水入耳所致。久病可致耳聋。参见聤耳、耳疳条。
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为血满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经外奇穴。出《刺疔捷法》。位于额曲(头维)直上1.5寸处。主治头面疔》疮、偏头痛等。沿皮刺0.3~0.5寸。艾炷灸1~3壮;或艾条灸3~5分钟。
见《广州植物志》。为鸢尾之别名,详该条。
儿科著作。又名《慈幼筏》。12卷,卷首1卷。明·程云鹏撰。刊于1704年。卷首论保产;卷1论小儿禀赋、脏能、脉候及胎症等;卷2小儿杂证;卷3~6小儿痘疮的辨证及治疗方剂;卷7麻疹、丹毒、惊癎、发热等;
见《医宗金鉴》。即木鳖子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