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恶露

恶露

出《肘后备急方》。①指产妇分娩后,胞宫内遗留的余血和浊液。一般于产后二至三周内恶露应完全排尽。如果超过这段时间,仍然持续淋沥不断,排出或多或少均属病态。参见恶露不下、恶露不绝条。②指养胎之血。见戴武承《女科指南集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风注

    九注之一。《诸病源候论·风注候》:“注之言住也,言其连滞、停住也。风注之状,皮肤游易往来,痛无常处是也。由体虚受风邪,邪气客于荣卫,随气行游,故谓风注。”治用烫熨、针石、导引等法,或服白术散等方。参见

  • 中郄

    经穴别名。出《脉经》。①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》作中都穴别名。②委中穴别名。见《中国针灸学》。

  • 丹溪喉闭丸

    见《串雅内编》卷三。即巴霜顶,见该条。

  • 火珠疮

    病名。出《外科真诠》卷下。由心肝二经热毒炽盛而成。多生于头皮。初起患处皮肤红赤、中心起疱疹,明亮如珠,焮痛如烙。治宜凉血解毒。内服解毒泻心汤。外用生萝卜汁加醋少许和匀调涂。类于非典型带状疱疹。

  • 追命丹

    见《外科正宗》卷一。即黍米寸金丹,见该条。

  • 郑承湘

    【介绍】:清末医家。字雪渔,歙县(今属安徽)人,为当地喉科名医郑宏绩之长子。少攻举子业,后承继家学,潜心医学,撰有《伤寒金匮经方简易歌括》、《医汇简切》、《医学正义》、《痘治正名类参》、《愚虑医草》、

  • 南豆花

    见《广东中药》Ⅱ(生草药部分)。为扁豆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妊娠肛门肿痛

    病证名。《陈素庵妇科补解》:“妊娠肛门肿痛,乃手阳明大肠风热所致。……宜通幽化热汤。”(秦艽、犀角、槐花、枳壳、白芍、地榆、元参、生地、麦冬、知母、花粉、连翘、益母草)。

  • 囟不合

    病证名。出《太平圣惠方》。气血少弱,骨木不荣,由肾气未成,肝肺壅热上冲于脑,遂令发枯,骨髓不足而囟不合。即解颅,详该条。

  • 竹帘

    正骨器械。见《医宗金鉴》卷八十七。用普通竹帘按伤部大小、长短裁制。对于四肢骨折经手法复位后,患部以布缠之,再以竹帘围裹扎紧固定。如嫌力量不足,可再加用杉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