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阳不振
同心阳虚。详该条。
同心阳虚。详该条。
古病名。十水之一。《中藏经·论水肿脉证生死候》:“黑水者,其根起于肾,其状先从足肤肿。”参见十水条。
针对营卫两亏,风寒湿痹阻关节、肌肉或经络的治法。症见身体烦疼,项背拘急,举动艰难及手足麻痹。用黄芪、甘草、当归、赤芍、防风、羌活、姜黄等药,常用方如蠲痹汤。
【介绍】:南北朝时期北齐医生。曾任太医、尚药典御等职。
见《陆川本草》。为锡叶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福建中草药》。为龙葵之别名,详该条。
体表部位。见《银海精微》。即上睑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清抄本《外科或问》(著人未详)。即瘰疬。详该条。
丛书名。清·王泰林编撰。刊于1897年。包括《退思集类方歌诀》、《医方证治汇编歌诀》、《增订医方歌诀》、《医方歌括》、《薛氏湿热论歌诀》、《西溪书屋夜话录》。前四种共载方五百余首,以歌诀形式介绍《伤寒
【介绍】:南北朝时期医生。常以巫术治病,善治外症。
病名。见《外科大成》卷二。即鹤膝风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