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心主汗

猜你喜欢

  • 刺法论篇

    《素问》遗篇篇名。本篇主要论述五运六气的升降失常与疾病产生和疫疠流行的关系。并列举出刺法、吐法、浴法、药法等防治方法。而最重要的,是提出了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”以及“复本”、“归宗”等基本观点。本文着

  • 药筒法

    即药罐法。见《外科正宗》。参见药罐法、水罐法条。

  • 邵纯山

    【介绍】:参见邵三山条。

  • 乌金藤

    见《福建民间草药》。为老鼠耳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耳聪

    见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二十三。系指听力良好,示肾气充足。参见耳目聪明条。

  • 脾痫

    病名。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五。可表现为多种症状。《医学入门·痫》:“脾痫,面黄,下利,吐舌,羊吼。”《景岳全书》卷四十一:“面色痿黄,目直,腹满自利,四肢不收,其声如牛者曰脾痫。”《医林绳墨》卷六以痫

  • 天盖

    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缺盆,见该条。

  • 鼠粘子

    出《本草图经》。为牛蒡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花脸荞

    见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。为赤胫散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产后伤风

    病证名。指产后气血两虚,风邪外乘而言。症见鼻塞声重,流清涕,自汗,恶风等。若恶露未尽,而小腹痛者宜行血理气,用《金匮》旋复花汤;若恶露已尽,小腹不痛,但头痛身热,足冷自汗,咳嗽者,治宜和营卫,黄芪建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