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心下痞硬

心下痞硬

证名。一名心下痞鞭。见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。指胃脘部有堵塞满闷不适感而按之硬满者。多因胃气虚弱,邪气逆结所致。治当扶胃攻邪。因协热利不止,心下痞鞭,表里不解者,桂枝人参汤;汗出胃虚客气上逆,心下痞鞕,干呕食臭,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,生姜泻心汤;下后胃虚,客气上逆,下利日数十行,谷不化,腹中雷鸣,心下痞鞭,干呕心烦者,甘草泻心汤;心下痞鞕,噫气不除者,旋复代赭汤;痞不解,燥渴,小便不利者,五苓散;心中痞鞕,吐呕下利者,大柴胡汤(见《伤寒补天石·结胸痞气第五》)。参见、心下痞等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梅深师

    【介绍】:隋代僧人、医学家。号文梅。广陵(今江苏扬州)人。善疗瘴疠,运用单方治疗杂病,取得很好的效果。撰有《梅师方》(《本草纲目》作《梅师集验方》),宋、明医家著作多所引用。

  • 百脚

    见《药材学》。为蜈蚣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吴杰

    【介绍】:明代医生。字士奇。江苏武进人。因精于医术,在弘治间(1488~1505年)被征到京城,先后任御医等职。

  • 岐伯经

    书名。见《隋书·经籍志》10卷,已佚。

  • 泪孔

    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《针灸聚英》作泪空。即睛明,见该条。

  • 赤箭

    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为天麻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当归黄芪汤

    ①《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》卷下方。当归、黄芪、地黄、川芎、地骨皮、芍药各半钱。为粗末,水煎服。治疮疡痛不可忍。如发热加黄芩;烦躁不得眠加栀子;呕则倍加白术。②《证治准绳·女科》卷五方。黄芪、芍药各二两,

  • 季豆

    见《东北药用植物志》。为胡芦巴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大方

    七方之一。方剂之大者。对于邪气强盛,病有兼证的可使用大方。《儒门事亲》卷一:“夫大方之说有二,有君一臣三佐九之大方,有分两大而顿服之大方,盖治肝及在下而远者,宜顿服而数少之大方,病有兼证而邪不专,不可

  • 经乍来乍少

    病名。指月经忽来而月经量甚少。秦景明《女科医宗大成》:“此因阴气乘阳,内寒血涩,以致经血乍来乍少。而在月后者,治用八物汤(四物汤加人参、白术、黄芪、红花、陈皮、甘草、丹皮)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