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名。指脾病因邪气盛实所出现的证候。多由湿热困脾或瘀血停积等所致。《脉经》卷二:“脾实也,苦肠中伏伏如坚状,大便难。”又:“脾实,……病苦足寒,胫热,腹胀满,烦扰不得卧。”《圣济总录》卷四十四:“脾实
病证名。《叶氏女科证治》:“经来不止,兼下物如牛膜片,昏迷倒地,乃血气结聚,变成此症。症虽惊人,却无大事,宜服朱雄丸(朱砂、雄黄、白茯苓)”。
【介绍】:清末医家。字孟劬。浙江钱塘人。专门喉科,编著有《白喉证治通考》一书。
【介绍】:见王朝弼条。
火头痛的别称。《医林绳墨·头痛》:“有心烦头痛,病出于耳,其络在于手足少阳二经。其症自耳前后痛连耳内,痛甚则心烦。治宜黄连、山栀之属,泻之则愈,此为火热之头痛也。”详火头痛条。
指项颈软弱无力。《世医得效方·项软》:“颈垂软,头不得正,或去前,或去后。”古称天柱骨倒。为督脉病变,多因肾气精髓衰耗所致。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:“头者精明之府,头倾视深,精神将夺矣。”属五软之一,常
指湿热流注于下焦。主要表现为小便短赤、身重疲乏、舌苔黄腻、胃纳不佳等。临床多见于湿热痢疾、湿热泄泻、淋浊、癃闭、阴痒、白带、下肢关节肿痛、湿脚气感染等症。
肃降,清肃下降之意。肺气宜清宜降。由于肺居胸廓上部以及其在体内所起的司呼吸、主气、主治节、通调水道等作用,决定了肺气必须在清肃下降的情况下才能保持其正常的机能运动。如肺气失于肃降,可出现喘逆、咳嗽或小
即灰底黑纹舌。详该条。
出《素问·方盛衰论》。多由肾阳素亏,劳累过度,房事不节或久病失养所致。包括:①肾的阴阳之气俱虚。症见滑精早泄,尿后余沥,小便频数而清,甚则不禁,腰脊痰软,听力减退,短气,四肢不温,面色少华,舌淡苔白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