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医学分科之一。宋代未独立设科,元、明代医学分十三科,始独立设咽喉科。参见十三科条。
出《尔雅》。为落葵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证治准绳·类方》第七册。即神曲丸第一方,见神曲丸条。
解剖名。见《银海指南》卷二。即下睑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姚澜条。
【介绍】:见高学山条。
书名。10卷。清·俞震纂辑。成书于1778年。卷1~8为内科、杂病;卷9为女科;卷10为外科和幼科。俞氏按语详辨疑似病案,分析同中之异,汇集诸家学说予以发挥,指明诊治关键所在,颇多精辟的见解。解放后有
病名。见《灵枢·五变》。积病与聚病的合称。《难经·五十五难》:“病有积有聚,何以别之?然:积者,阴气也,聚者,阳气也,故阴沉而伏,阳浮而动。气之所积名曰积,气之所聚名曰聚,故积者五脏所生,聚者六腑所成
【介绍】:见方炯条。
子午流注用语。《针灸大全》:“三焦乃阳气之父,包络乃阴血之母。”“阴干注脏,乙、丁、己、辛、癸而重见者,血纳包络。”意指凡阴经开过五输穴之后,由于包络为阴血之母,诸阴血皆归于包络的原则,再按“我生他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