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凤尾
见《南京民间药草》。为蕨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南京民间药草》。为蕨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。见《理虚元鉴·阳虚三夺统于脾》。又称脚软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淳于意条。
指大肠。《素问·灵兰秘典论》:“大肠者,传道之官,变化出焉。”参见传道之腑条。
病名。见《辨证录消渴门》。因胃火炽盛,津液干涸所致。主要症候为嘈杂易饥,大渴恣饮,饮一溲二。治宜滋阴泻火。用闭关止渴汤、止消汤等方。参见消渴、中消等条。
见司牧安骥集条。
病证名。又名阴寒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:“胞络劳伤,子脏虚损,风冷客之,冷乘于阴,故令冷也。”症见阴部寒冷,甚至小腹冷痛,多影响生育。治宜补肾壮阳。方用金匮肾气丸。《妇人良方大全》:“妇人阴冷,因劳伤
见《丹溪心法附馀·盗汗》。阴汗之一种。详阴汗条。
面色憔悴无华。为慢性病容,系久病脏腑气血耗伤所致。
即胃气不降。详该条。
出汉·马王堆医书《五十二病方》。指房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