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庚辛玉册》。为藜之别名,见该条。
经穴别名,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少泽穴,见该条。
《卫生宝鉴》卷十七方。又名神应黑玉丹。猪悬蹄二十个,刺猬皮一两一钱,炒牛角腮一两二钱,棕榈八钱,血余、槐角各六钱,苦楝皮五钱,雷丸,芝麻各四钱,乳香二两,麝香八钱。前九味为粗末,放瓷罐内烧存性,后入乳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梨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为一种慢性落屑性皮肤病。见《外科大成》卷四。又名蛇虱、疕风、松皮癣。因风寒或风热郁于肌肤,营卫失调;或营血不足,运行不畅,瘀于肌表,致使肌肤失养而成此病。多发于四肢伸侧,次为头皮及躯干,常对称发
七方之一。方剂之大者。对于邪气强盛,病有兼证的可使用大方。《儒门事亲》卷一:“夫大方之说有二,有君一臣三佐九之大方,有分两大而顿服之大方,盖治肝及在下而远者,宜顿服而数少之大方,病有兼证而邪不专,不可
古代眼科手术方法。见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。即金针开内障。详该条。
见《浙江中药手册》。为莎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隋代兽医。撰有《治马经》三卷。
古病名。又名传尸。《外台秘要·传尸方四首》:“传尸,亦名转注。”详转疰、传尸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