气功功法。通过吐纳以引动“内气”运行,增强生理机能的一种静功锻炼方法。见于明《道藏·太清调气经》。其功法为:在闲暇时,取静室无人处,散发、宽衣、覆被、正身仰卧,舒展两手,即行调气,以鼻行气,以口吐气。
见《福建民间草药》。为黄鳝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①鼻柱骨之别名。详鼻条。②经穴名。代号BL10。出《灵枢·本输》。属足太阳膀胱经。位于项部,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,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.3寸处。布有枕大神经干和枕动、静脉干。主治头痛,项强,目赤痛
同肾阴虚。详该条。
见《广东中草药》。为自扣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继宣。虞山(今江苏常熟)人。长于喉痧证,著有《疫痧草》(1801年)一书。
证候名。指脾为邪气所壅滞。多由饮食积滞所致。《景岳全书》卷一:“脾实者为胀满气闭,或为身重。”治宜消导、运脾等法。
见亟斋居士《保生篇》。即倒产。详该条。
悬,提举;阳,神气。指提举病人的神气。《灵枢·九针十二原》:“方刺之时,必在悬阳及两卫。”
见汤头钱数抉微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