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小儿惊痫

小儿惊痫

病证名。①小儿痫证之因惊而发者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五:“惊痫者,起于惊怖大啼,精神伤动,气脉不定,因惊而发作成痫也。”②发搐轻证和重证的混称。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:“小儿惊痫者……轻者,但耳热面赤,睡眠不安,惊惕上窜,不发搐者,此名惊也;重者上视身强,手足拳,发搐者,此名痫也。”③惊怖与外邪所入引起的发搐。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:“惊痫,因血气盛实,脏腑生热,或惊怖大啼,精神伤动,外邪所入为之,其病在心,心主惊,验其症,忽然叫声发搐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胞衣不出

    见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三。即胞衣不下。详该条。

  • 犁尖草

    见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为杠板归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粥剂

    食疗剂型之一。指用食物药或中草药与米同煮成粥。适于病后、产后及慢性病的调理。常见如八宝粥、大枣粥等。

  • 陈葆善

    【介绍】:清末医家。字栗庵。浙江温州人。精于喉证。采集众说,择其精要,参以亲身经验,辑成《白喉条辨》一卷,论述病源,辨证及内、外治法,禁忌等。另撰有《本草时义》一书。

  • 喉科杓指

    见喉科指掌条。

  • 否格

    病名。指阴阳之气阻塞不通所致的疾患。《华氏中藏经·阴阳否格论》:“否格者,谓阴阳不相从也。阳奔于上则燔,脾肺生其疸也,其色黄赤,皆起于阳极也;阴走于下则冰,肾肝生其厥也,其色青黑,皆发于阴极也。疸为黄

  • 蝴蝶风

    见《广西中药志》。为大飞扬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柳谷孙

    【介绍】:见柳宝诒条。

  • 食不欲杂

    指在同一时间内,不要进食品种过多的食物,以防某些食物之间有排斥、制约等不良反应,或影响食物吸收效果。见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引王熙之语:“食不欲杂,杂则或有所犯,有所犯者,或有所伤,或当时虽无灾苦,积久为人

  • 李文来

    【生卒】:十七世纪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昌期。安徽婺源(今属江西)人。精于医术,与汪昂同时并稍晚,曾把汪昂所著《医方集解》、《本草备要》二书分类排纂,撮要合编,并补充部分伤寒、杂证,末附汪昂所作《三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