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灵枢·终始篇》。《类经》卷二十一:“舌柱,即舌下之筋如柱也。”似指舌系带。
见《福建民间草药》。为水蜈蚣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《杂病源流犀烛·脏腑门》卷一方。栝蒌仁、杏仁、黄连各等分。为末,竹沥、姜汁为丸。治伤酒而致的湿痰作嗽。
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时育。江苏常州人。于1693年编纂成《医经允中》一书,包括医学理论、诊脉、用药等论述。
即第三磨牙。详真牙条。
见《云南中草药选》。为山肉桂之别名,详该条。
①指顶骨。②指覆盖脑实质的骨骼。主要由左右顶骨和部分额、枕骨构成。
【介绍】:见夏云条。
下法之一。是用于里热实证的治法。症见大便秘结、脘腹胀满、潮热谵语、口干作渴、舌苔焦黄、脉滑数有力,或饮食积滞、积水等。所用药物多属苦寒,如大黄、芒硝、番泻叶等。代表方有大承气汤、小承气汤、调胃承气汤等
证名。凤林寺《女科秘宝》:“产后血来不止,漏下片牛膜者,人皆疑惧,而不能治。然症虽凶而可治,服阿胶汤(阿胶、地榆、当归、白芍、熟地、茯苓)。”本证类似胎膜或胎盘部分残留,可结合手术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