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小儿寒证

小儿寒证

证名。《幼幼集成》:“小儿寒证有七:面白,粪青白,肚虚胀眼珠青,吐泻无热,足胫冷,睡露睛。此皆虚寒,忌用寒凉。”《儿科醒》:“小儿属寒之症,有外感内伤,有症变虚寒,三者不同,治法各异。”外感寒邪,其病在表,治当温散表寒;内伤之寒,必由脾土虚寒,证属阳虚,宜理中汤温运中阳;若症变虚寒者,则由元气素虚,五脏亏损,大都属于脾肾虚寒之证,宜以温阳补中为治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肾虚经闭

    病证名。经闭证型之一。多因先天不足,早婚,分娩次数多,或房室不节等,损伤肾气,导致冲任不足,胞脉血虚而致经闭。症见头晕耳鸣,腰膝痠软,小便频数等。宜补肾养血。方用固阴煎加鹿角胶、补骨脂、肉苁蓉。

  • 宣白

    即宣肺。详该条。

  • 赫痈

    病名。出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七。即嚇痈。见该条。

  • 嗅气味

    闻诊内容之一。嗅闻病人身体、口腔和各种排泄物的气味。如身上有溃腐疮疡,则发腐败的臭气。瘟疫或肝肾病危重时,也常有特殊臭气。肺胃有热,则口气臭秽。胃有宿食,则口气酸臭。肺痈咯脓血痰,则味腥臭。鼻渊则鼻出

  • 下马仙

    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大戟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中药避孕

    指内服中药或外用中药达到避孕的目的。若达到终生不孕称为绝育。亦名断产、断子、绝胎。历代文献均有记载,效果尚待考证。《本草纲目》:“马槟榔核仁,欲断产者常嚼二枚,久则子宫寒冷不孕。”又“故蚕纸烧末酒下,

  • 外科传薪集

    书名。1卷。清末马培之撰。撰年不详。本书记述作者的外科临床备用方剂共200余首,不分类,说明也较简略。现有《珍本医书集成》本。

  • 治病

    医治病人。包括精神治疗及各种医疗措施,以达到病人恢复健康的目的。它体现了辨证论治和运用理法方药的过程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治病必求于本。”《素问·移精变气论》:“今世治病,毒药治其内,针石治其外

  • 妊娠积聚

    即胎兼癥瘕。详该条。

  • 经绝

    即经水断绝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