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踝骨条。
出清·赵其光《本草求原》。为八角茴香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惊风后伤津引起的烦躁、口渴症状。多因小儿惊风,伤及津液,津亏则虚热内生,烦渴喜饮。治宜益气养阴。用麦门冬汤加减。
病名。出《灵枢·痈疽》。即肩疽。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马良伯条。
出《名医别录》。为地榆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①指肺受风邪所致的疾患。《素问·风论》:“肺风之状,多汗恶风,色皏然白,时咳短气,昼日则差,暮则甚,诊在眉上,其色白。”《奇效良方》治风中于肺,用五味子汤。②指类似酒鼓鼻的病症,见《丹溪心法·鼻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皂角刺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元代医僧。德兴(今江西德兴)人。精通医术,武宗(1308~1311)时为太医。
病名。见《焦氏喉科枕秘》卷一。指缠喉风喉内肿痛,其色红黄,蒂丁后有脓者,或伴有两腮赤肿疼痛。多为痰火邪毒上冲的实热症。治宜泻火解毒,祛痰消肿。方可选用三黄凉膈散、普济消毒饮,黄连温胆汤等加减。脓成以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