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直接灸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原机启微》。即眼楞急。详该条。
综合性医书。8卷。清·徐大椿撰于1764年。卷1通治方;卷2~8内科杂病、时病、五官、妇、儿科病证证治。按病证分门阐述,辨证治疗以《内经》、《难经》、《伤寒杂病论》等古典医籍的论述为本;宋以后诸方则采
即胃。《难经·三十五难》:“小肠谓赤肠,大肠谓白肠,胆者谓青肠,胃者谓黄肠,膀胱者谓黑肠。”是以五脏所属的五色,分配五腑而得名。
方书名。本书是后人将宋·苏轼《苏学士方》和宋·沈括《良方》二书合编而成。原书共15卷。现存10卷本及8卷本二种。流传较广的为10卷本(即《六醴斋医学丛书》本及其影印本),又名《苏沈内翰良方》。本书除选
见《证治准绳·疡医》卷二。即白术散第二方。见白术散条。
书名。1卷。清·刘吉人撰。刘氏认为在需要调理的慢性病中,“内有伏邪为病者,十居六七,其本脏自生之病,不兼内伏六淫,十仅三四”(见自序)。书中分别阐述伏燥、伏寒、伏风、伏湿、伏暑、伏热的证治较详。此书有
【介绍】:西汉时期医生。当过太仓长(一说太仓马长)。菑川王派遣他向淳于意学习,医术得到很大提高。
病名。《医学入门》卷五:“单腹肿大而四肢极瘦者,名蜘蛛蛊。”即单腹胀。详该条。
【生卒】:约七世纪中叶【介绍】:唐代医家,一作大天和尚。和其他医家将文成公主进藏时带去的医书共同编译为藏文《医学大全》,广为流传,是为藏医学史上最古的医学文献,已佚。该书对藏医学的发展起到显著的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