妇科约编
见中国医学约编十种条。
见中国医学约编十种条。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五。即杨梅疮。见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伤科补要·凡例》。即脱臼。详该条。
出《儒门事亲》。即疳眼。详该条。
十五络脉之一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手少阴之别,名曰通里,去腕一寸半(半字应据《黄帝内经太素》卷九《十五络脉》、《千金要方》卷十三第一及《圣济总录》卷一九一删),别而上行,循经入于心中,系舌本,属目系。”
见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·一部》1977年版。为苣荬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疡医大全》卷二十二。即中搭手。见该条。
见《金匮要略》。即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,见该条。
即孔子大圣知枕中方作水丸。治证同。见孔子大圣知枕中方条。
证候名。燥气伤肺所致。邪在卫分,有温燥、凉燥之分。温燥主症:发热,微恶风寒,头痛,少汗,咳嗽少痰,咽干鼻燥,口渴,舌红苔白,右脉数大。治宜轻宣润燥。凉燥主症:发热、恶寒、头痛无汗,鼻塞,咽干唇燥,咳嗽
病证名。见《症因脉治·泄泻论》。指饮食过多损伤脾胃而致的晨泄。其症每至五更则腹中作痛,腹皮扛起,痛而欲泄,泄后稍减。脉多沉滑。若为热积,脉沉数;寒积,脉沉紧。治宜消导,用加减保和丸。热积用承气汤,寒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