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出《甲乙经》。指妇女从阴道流出胶样的赤色粘液。参见赤带条。
病名。①指头痛鸣响、面起核块的病证。见《保命集·大头论》。多由风邪外袭或痰热生风所致。《张氏医通》卷五:“头痛而起核块者,雷头风也。或头中如雷之鸣,为风客所致。”《赤水玄珠·头痛门》:“夫此病未有不因
苔白而厚,津液甚多。此为脾阳不振,寒湿停滞之象,宜温中健脾化湿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
见孙氏医学丛书条。
【介绍】:见徐之才条。
见顾氏医镜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症因脉治》卷一。指脏腑内伤所致的小便失禁。脾肾不足者居多。主要症候为小便时时自遗,神志清醒,语言轻微,饮食减少,大便溏泄,脉濡软或浮大。治宜补益脾肾,可选用补中益气汤、八味肾气丸。又有肝阴
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八十三方。犀角。用竹沥二合磨浓汁,量儿大小,分减服之,日三至四次。治小儿心热,惊悸。
见《东北药用植物志》。即益母草,详该条。
证名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谓一物而目视为二,即内经所谓视歧也。”详视歧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