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失荣

失荣

古病名。见《外科正宗》卷四。又名失营。因情志所伤,肝郁络阻,痰火凝结而成。病生于颈项,初起微肿,皮色不变,日久渐大,坚硬如石,固定难移;后期破烂紫斑,渗流血水,气血渐衰,形容瘦削,状如树木失去荣华,故名。初期宜益气养营,和荣散坚。可服和荣散坚丸,外用飞龙阿魏化坚膏。溃后宜健脾益气,服归脾汤加味。类于颈部恶性肿瘤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薏苡附子散

    《金匮要略》方。薏苡仁十五两,炮附子十枚。为末,每服一方寸匕,日三次。治寒湿而致的胸痹,平时痛缓,发时痛急。

  • 火病咽痛

    病证名。①由于肺胃实火上升所致者,其证发作迅速,疼痛剧烈,局部充血严重,甚至出现脓性分泌物,常伴有全身症状。脉数苔黄而燥,治宜清热泻火,方用粘子解毒汤加减。即现代的急性咽炎。②专指结核性咽炎喉炎而言者

  • 玉理

    指处女膜。出《洞玄子》。

  • 通气利中丸

    《证治准绳·类方》第七册方。白术一两,白芷、羌活各五钱,黄芩、滑石、牵牛子各一两半,大黄二两半。为细末,水泛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三十至百丸,临卧茶水送下。治眵多羞明,赤脉贯睛,大便秘结。

  • 吐蛔痧

    病证名。即蛔虫病儿感染痧毒而致吐蛔之证。小儿素患蛔虫病,因痧毒入胃,胃必热胀,热胀之极,蛔不能存,因而上涌,乘吐而出。此与伤寒吐蛔,伏阴在内者不同。宜用消毒三棱针刺腿弯、臂弯痧筋上,流出紫黑毒血;另用

  • 气血痰食辨证

    内伤杂病辨证方法之一。根据气、血、痰(饮)、食的病证特征,分别进行辨证。气的病证多指机能活动的紊乱、不足或障碍,如气虚、气滞、气逆、气厥等;血的病证,多指血的生成不足或运行失常,如血虚、血瘀、出血和血

  • 茧唇

    病名。生于唇部的一种顽症。见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一。又名白茧唇、紧唇、沈唇。多由思虑伤脾,心火内炽,脾胃积热;或水亏火旺,火毒蕴结唇部所致。初起在口唇部出现豆粒大硬结,逐渐增大,坚硬疼痛,白皮皱裂,形如

  • 肾邪

    五脏病邪之一。《难经·十难》:“心脉沉甚者,肾邪干心也。”《灵枢·五邪》:“邪在肾,则病骨痛,阴痹。阴痹者,按之而不得,腹胀,腰痛,大便难,肩背颈项痛,时眩。”

  • 纯阳之体

    为小儿生理特点之一。纯阳,含有小儿生长发育旺盛的意义。《颅囟经》:“三岁以内,呼为纯阳。”《小儿药证直诀》提出“小儿纯阳,无烦益火”。徐灵胎《医学源流论》亦谓:“小儿纯阳之体,最宜清凉”。认为小儿体禀

  • 青瑶疑问

    见证治百问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