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哮呛
即百日咳。详该条。
即百日咳。详该条。
见《证治准绳·类方》第五册。即守中丸第一方,见守中丸条。
【介绍】:见赵道震条。
病名。出《外科备览》,生于左额之疽为风疽、右额之疽为气疽,故名。证治见额疽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金匮要略·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》。又称梦遗。详该条。
《金匮要略》方。又名硝矾散。硝石、矾石(烧)各等分。为末,每服一方寸匕,大麦粥汁和服,日三次。治女劳疸,膀胱急,少腹满,身尽黄,额上黑,足下热,腹胀如水状,大便黑,时溏;近代也用于胆石症。
书名。见《崇文总目》。1卷,已佚。
中药炮制法之一。用水洗去药物表面附着的泥沙或其他杂质。
【介绍】:上古时代药学家。相传为黄帝之臣,从事采药,著有《采药录》等,对药物性味及作用有所叙述,原书已不传。
见《安徽中草药》。为木半夏之别名,详该条。
指感邪即发的温病。见《温热经纬·叶香岩外感温热篇》王士雄注。与伏气温病相对而言。详见温病有关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