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大肠胀

大肠胀

胀病之一。《灵枢·胀论》:“大肠胀者,肠鸣而痛濯濯,冬日重感于寒,则飧泄不化。”《医醇剩义·胀》:“大肠传道之官,居小肠之下,司变化而出糟粕,寒气上逆,变化失度,故肠鸣腹痛而有水声,重感于寒,故完谷不化也。当温通肠胃,上下兼顾,未可徒治大肠也,顾理脏汤主之。”参见胀病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强刺激

    指较大的针灸刺激。针刺以粗长针具,高频率,大幅度及长时间地捻转提插,使患者得到强烈感应者为强刺激;灸治则以大炷,多壮,或长时间熏灸为强刺激。适用于体质壮实,耐受性强,或某些需要大剂量刺激的病症,如急性

  • 腹皮绷急

    证名。指腹部皮肤紧绷。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腹少腹病源流》。常见于单腹胀,鼓胀等病。详各条。

  • 足寒

    证名。指两足有寒冷的感觉。多由阳气虚弱,阴寒下盛所致。《素问·解精微论》:“阴并于下,则足寒,足寒则胀也。”《素问识》卷八:“阳气不降,阴气不升,故上为目无所见,而下为足寒。”

  • 痰饮胃脘痛

    病证名。指痰湿水饮所致的胃脘痛。《东医宝鉴·外形篇》:“痰饮胃脘痛。胃中若有流饮清痰作痛,腹中漉漉有声,及手足寒痛,或腰膝背胁抽掣作痛。宜用小胃丹,控涎丹,三花神祐丸,芎夏汤,加味二陈汤,加味枳术丸。

  • 北山黄公

    【介绍】:隋代医生。履贯不详。治疗疾病时,首先重视调理病人的饮食和睡眠休息,而后给予针灸和药物治疗。

  • 风沿烂眼

    病名。又名眼弦赤烂生虫、风沿烂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丹溪云:风沿眼系上,膈有积热,自饮食中挟怒气而成。顽痰痞塞,浊气不降,清气不上升,由是火益炽而水益降,积而久也。眼沿因脓渍而肿,于中生细小虫丝,遂

  • 垂帘下膜症

    病证名。清·佚名《眼科捷径》:“垂帘下膜症,眼黑睛上有白膜翳生,下有黑珠如蛾眉之样,此症但视物有时明,有时暗。”与垂帘障相似,参见该条。

  • 赵鄂

    【介绍】:唐代医生。治病多奇效,后官至太仆卿。

  • 断脐

    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五。婴儿初生断脐,必须严密谨慎,如果处理不当,可以引起病毒走窜,酿成各种不同病证。如内侵脏腑,可以发生脐风;外袭肌肤,则可产生脐湿、脐疮、脐出血等病证。

  • 药性入门

    见中国医学入门丛书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