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外科补法

外科补法

用内服药治疗疮疡三大法之一。是运用补益药物,以扶助正气,帮助疮面长出新肉,使疮口迅速愈合的方法。适用于疮疡后期,火毒已去,身体虚弱之证。①调补气血:患者气虚血少,脓疡溃破后,不收口,脓水清稀,精神疲倦,脉虚,可用八珍汤。②助阳:患者阳气不足,脓疡溃后,肉色灰暗,新肉难以生长,手足发凉,自汗,脉微细,可用肾气丸。③补阴:患者体质阴虚,疮疡不论已溃未溃,体瘦,容颜憔悴,口干咽燥,目眩耳鸣舌红苔少,脉细数,可用六味地黄丸阴阳互伤者,当阴阳并补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汤液

    见《素问·移精变气论》等篇,即汤剂。把药物加水煎成,去渣,取汁内服。汤液吸收较快,易于发挥作用,常用于新病急病。《圣济经》:“汤液主治,本乎腠理,凡涤除邪气者,用汤为宜,伤寒之治,多先用汤者以此。”

  • 小儿疳眼外障

    病名,出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。即小儿疳眼,详该条。

  • 拳毛倒睫

    病证名。见《银海精微》。即倒睫拳毛。详该条。

  • 中药炮制法之一。用水洗去药物表面附着的泥沙或其他杂质。

  • 寒挛

    挛证之一。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详挛条。

  • 金针

    眼科手术器械。用以拨治圆翳内障。其制作形式不一。①见《目科正宗》。赤金制作,长约三寸,针身长寸余,粗若鞋底针,尖端细如绣花针而圆锐滑泽,以坚细中空慈竹为柄,针根用银镶固(见图88-1)。②见《审视瑶函

  • 妊娠惊悸

    病证名。指孕后心悸易惊,恐惧不安的病症。多因孕后心血不足,或阴虚火旺,或心阳不振等引起。症见心神不宁,心悸善惊,坐卧不安。若心血不足者,兼见面色不华,头晕目眩,宜补血养心,方用归脾汤;阴虚火旺者,兼见

  • 九刺

    古代的九种刺法。《灵枢·官针》:“凡刺有九,以应九变。”指各种不同刺法适应不同病变,分输刺、远道刺、经刺、络刺、分刺、大泻刺、毛刺、巨刺、淬刺等九种,详各条。

  • 秦景明

    【介绍】:见秦昌遇条。

  • 得强

    五脏与体表部位相通应,五脏功能健旺正常,则相应体表部位形态强健,这种情况称“得强”。得强说明五脏的功能状态良好,故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认为:“得强则生,失强则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