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凫骨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千金要方》卷二十三。为生于肛门齿线以下的痔。一般无痛感,多不出血,局部有肿核突起,日久皮瓣赘生,肛门部有异物感,炎症时疼痛明显。分血栓性外痔、赘皮外痔、静脉曲张性外痔及炎性外痔四种。以外治为
五脏六腑的统称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列别藏府。”
病证名。出明·秦景明《幼科金针》。为麻疹后久咳不止,肌肉削瘦的病证。多由病儿胎禀不足,麻毒深重,热久伤津所致。多见于麻疹之后,热留不退,发枯毛竖,肉消骨立,渐渐羸瘦。如病情迁延不愈,则见睡时露睛,口鼻
证名。见《寓意草·面议倪庆云危症再生治验》。《证治汇补》卷五:“臭水是肠中逆来。”多因胃气大伤所致。
【介绍】:见窦杰条。
书名。①署名竹林寺僧撰写的女科著作之总称。竹林寺位于浙江省肖山县,据传自五代后晋建寺后,寺中僧人有善医女科病症者,并逐代相传,闻名于世。其所授女科著作,均秘不外传,自清初以后始有传抄的各种刊本行世。但
病证名。见《不居集》卷二十一。又称酒泄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圣济总录·大小便门》。由于热结大肠所致。又名阳结。《万病回春·大便闭》:“身热烦渴,大便不通者,是热闭也。”《证治要诀·大便秘》:“热秘,面赤身热,肠胃胀闷,时欲得冷,或口舌生疮,此由大肠热
医案著作。清·喻昌撰于1643年。全书收辑以内科杂病为主的疑难治案60余则。前有医论二篇,作者强调“先议病、后用药”,其“议病式”就是一份比较完整的病历格式。在治案中喻氏对病因、病情记述较详;辨证治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