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夏德懋

夏德懋

【介绍】:

夏子益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抱石莲

    见《中国主要植物图说·蕨类》。为螺厣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惊丹

    病证名。①因惊而引起的发丹。《活幼心书》:“婴儿生后,百日之内,半岁以上,忽然眼泡红晕微起,面带青黯色,日夜烦啼,或面如胭脂,此伏热在内,亦有面不红者。始因居胎之时,母受重惊,惊邪伤胎,递相传袭;降生

  • 小儿腋气

    病证名,又名狐臭、胡臭,为湿热内郁或遗传所致。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:“小儿腋气者,血气不荣,腋下有孔,一如毛孔而稍大,臭秽之气,从其中出……。亦有父母遗传相传者,又有乳养之人而有染著者。”其症腋下汗腺

  • 足长形

    病证名。出《陈氏秘传》。指患肢伸长。髋关节前脱位证候之一。详胯骨出条。

  • 寒热格拒

    ①指药性之寒热受病性之寒热所格拒。如里热甚盛的病证当用寒凉药物清泄里热,但炽盛的热邪可能格拒寒凉的药物,使其服后呕出,不能进入体内以发挥疗效。同样里寒甚盛的病证用辛热药物治疗,寒邪过盛则可能格拒辛热药

  • 血疬

    瘰疬之一种。①指瘰疬之并发感染者。《外科大成》卷二:“核痛红肿者名血疬。”②瘰疬之形大不移者。见清·梁希曾《疬科全书》。症为瘰疬初起仅一二核,形同覆杯,推之不动,若失治可渐增大,宜服调血化核丸。

  • 羊石子

    出《本事方》。为羊外肾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肝经湿热带下

    带下证型之一。多因肝郁久而化热,犯脾聚湿,湿热互结,流注下焦,损伤冲任带脉所致。症见带下淋沥不断,色黄或赤白相兼,粘稠味臭,胸乳胀闷不舒,精神抑郁易怒,头晕目眩,口苦咽干,尿色黄等。治宜泻肝清热,利湿

  • 中正之官

    指胆。胆有决断的功能,对于防御和消除某些精神刺激(如惊恐)的不良影响,维持和控制气血的正常运行,确保脏器相互间的协调关系,有重要作用,故比喻为中正之官。《素问·灵兰秘典论》:“胆者,中正之官,决断出焉

  • 白藓皮散

    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八十三方。白藓皮、防风、犀角、黄芩、知母、沙参、人参各五钱,炙甘草一两。为细末,每服一钱,水煎服。治小儿心肺风热壅滞,胸膈不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