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外奇穴名。《千金要方》:“九曲中府:在旁廷(疰市),下三寸,刺入五分,灸三十壮,主恶风邪气遁尸,内有瘀血。”位于腋中线上,当第七肋间直下3寸处。主治胸胁疼痛,腹痛等。斜刺0.3~0.5寸。艾炷灸3~
①九针之一。是一种针体粗长而尖微圆的针具。《灵枢·九针论》:“大针,取法于锋针,其锋微员,长四寸。主取大气不出关节者也。”②指火针。《针灸聚英》:“火针以火烧之可用,即九针中之大针是也。”《针灸大成》
病证名。指阴血及阴精亏损所致的头痛。《景岳全书·杂证谟》:“阴虚头痛,即血虚之属也,凡久病者多有之。”因阴虚水亏,虚火易动所致。症见头痛而兼心烦内热,面红升火,失眠,舌红,脉弦细数等。治宜滋阴降火,可
病证名。指心悸因心气不足而风邪乘袭所致者。《诸病源候论·风病诸候》:“风惊悸者,由体虚,心气不足,心之府为风邪所乘,或恐惧忧迫,令心气虚,亦受于风邪。风邪搏于心,则惊不自安。惊不已,则悸动不定。其状,
【生卒】:1006~1097年【介绍】:北宋大臣,兼通医学。字宽夫,汾州介休(今山西介休)人。仁宗时进士,以镇压王则起义而受重用,由参知政事升为宰相。反对王安石变法。哲宗初年,司马光复旧法,命为平章军
病证名。出《素问·诊要经终论》。即两目瞏瞏直视,作傍徨惊顾之状。儿在胎中,孕母骤受大惊卒恐,以致儿袭其气,生后出现目瞏,宜按胎惊治之。《儒门事亲》治一儿目瞏,目赤多泪,令服瓜蒂散加郁金,上涌下泄,排出
病名。指牙痛之因于风者。参见牙痛条。
经穴名,代号LR3。出《灵枢·本输》。属足厥阴肝经。输(土)、原穴。位于足背第一、二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。布有腓深神经的分支,并有足背静脉网及第一跖骨背动脉通过。主治头痛,眩晕,失眠,癫痫,目赤肿痛,
经外奇穴名。见《腧穴学概论》。位于腹右侧,当髂前上棘与脐孔连线的中点处。主治阑尾炎。直刺1~1.5寸。艾炷灸3~5壮;或温灸5~10分钟。
病名。周慎斋《秘传女科》:“心神怔悸,睡梦多惊,两胁臌胀,连脐急痛,坐卧不安,气急,此名胎惊……宜服大圣散。”(川芎、当归、黄芪、茯苓、麦冬、木通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