土荜拨
见《食疗本草》。为蒟酱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食疗本草》。为蒟酱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咽日气。见该条。
病证名。小儿浮肿的一种类型。因膀胱有病而引起的水肿。由膀胱气化不利,水液潴留而成。临床特征为浮肿,腹急(小腹胀急)。治宜化气利水,用五苓散。
【生卒】:约1563~1640【介绍】:明代著名医家。字景岳,又字会卿。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。先祖原是四川绵竹县人,因有军功被任为绍兴卫指挥。他幼年随父亲到京城,十几岁时,从名医金英学医;中年从军,曾
经外奇穴名。出《外台秘要》。位于胸侧部,腋前皱襞直下,第三肋间隙中。主治胸胁支满,食欲不振,呕吐;以及肋间神经痛等。斜刺0.3~0.5寸。艾炷灸3~5壮;或艾条灸5~10分钟。
病名。即骶椎和尾骨伤折。见《伤科补要》卷二。又名尻骨伤。由跌打、压撞所伤。局部肿胀、疼痛,压之加剧,行走、坐卧受限,尤其不能仰卧及翻身。治宜手法复位,予以固定。余治法参见背脊骨折条。
见中西汇通医经精义条。
《婴童百问》卷六方。阿胶(蛤粉炒)、马兜铃、炙甘草、半夏(姜汁浸三日,炒)、杏仁(去皮)各一两,人参五钱。为末,每服一钱,水煎临卧食后服。治咳嗽哮喘。若心嗽面赤或汗流,加葛根煎服;脾嗽不思饮食或恶心,
病证名。又名捏破涎涡儿。《普济方》卷三百六十二:脾之液为涎,脾气冷不能收制其津液,故流出渍于颐上。”治宜温中健脾。用益黄散、理中丸。
小儿推拿方法名。出陈氏《小儿按摩经》。操作方法有三种:①先运八卦,后搓儿手、前臂,经关上、关中、关下,再拿儿手摇动(见《针灸大成》卷十)。②左手拿儿手、掌向上,右手大食二指自阳池穴轻轻按摩,经三关至曲
【介绍】:见叶文龄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