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二。即颧疔。见该条。
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。详十三指形条。
又名虎牙。即今之单尖牙。
《卫生宝鉴》卷十五方。鹿茸(酥炙)、菟丝子(酒浸)、炒蒺藜、紫菀、白蒺藜、肉苁蓉、官桂、炮附子、阳起石、蛇床子(酒浸)、桑螵蛸、黄芪各等分。为末,炼蜜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食前温酒送下。治男子劳
《世医得效方》卷三方。又名舒筋三圣散。延胡索、官桂、当归各等分。为末,每服二钱,食前温酒调下。治血滞腰痛及挫闪;并治寒腿痛,或口眼斜,左急右缓,血脉受邪者。或加牛膝、桃仁、续断亦可。《证治准绳》亦有
见《中国植物图鉴》。为石莼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七。证为肛门部摺缝破烂,便如羊粪,便后出血,剧痛。宜内服养生丹,外用薰洗,顽固难愈者可手术治疗。相当于肛裂。
见丹溪先生医书纂要条。
【介绍】:宋代医生。字元素。精医术,治病效果较好。重视辨证论治,主张“治风先治脾,治痰先治气。”
病名。《圣济总录》卷十三:“热毒风之状,头面肿热,心神烦躁,眼目昏暗,时复语涩,痰粘口干,皮肤壮热,肢节疼痛是也。皆由脏腑虚弱,风邪因入,客于心胸,或服热药与饮酒过度,心肺壅滞,热积不散,故其证如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