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

病名。出《素问·五脏生成篇》。古代与咳同义。后世以有痰无声或声不甚响者为嗽。《宣明论方》卷九:“夫嗽者,五脏皆有嗽,皆因内伤脾胃,外感风邪,皮毛属肺,风寒随玄府而入,腠理开张,内外相合。”《奇效良方》卷三十:“清气不分,浊气上干于华盖,加以协水停饮,肺不得清,则为嗽矣。”在《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》中以有声无痰为咳,有痰无声为嗽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咳嗽哮喘病源流》:“有痰无声曰嗽,非无声,痰随嗽出,声不甚响也。病在脾,脾藏痰,故痰出而嗽止。”详咳、咳嗽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来蛇形

    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。详十三指形条。

  • 鸳鸯草

    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鸡眼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解表法

    又名疏表。通过发汗以解除肌表之邪,故名。针对病证的寒热,可分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。

  • 经闭不利

    出《脉经》。即经闭。详该条。

  • 导赤泻心汤

    《张氏医通》卷十三方。黄连(酒洗)、黄芩(酒洗)、栀子(姜制,炒黑)、滑石、知母(盐酒拌)、犀角、甘草、人参、麦门冬、茯神各一钱,生姜三片,大枣三枚,灯心一握。水煎服。治伤寒热传手少阴心经,神昏。

  • 脉以胃气为本

    脉诊上用以推断疾病预后依据之一。《素问·平人气象论》指出平人之常气禀于胃,五脏四时之脉,皆以胃气为本,“人绝水谷则死,脉无胃气亦死”。有胃气的脉,在平脉指不浮不沉,不急不徐,从容和缓,节律一致。在病脉

  • 刘高尚

    【介绍】:见刘渊然条。

  • 怒气咳

    病名。指因情绪激动,逆气冲上,损及肺络所致的咳嗽。《不居集》卷十五:“怒气咳:怒则气上,积血在胸胁,咳嗽年久不愈,每咳则隐隐而痛。”宜用活血饮等方。参见咳嗽条。

  • 风痹

    病名。见《灵枢·寿天刚柔》。又名行痹、筋痹。《素问·痹论》:“风寒湿三气杂至,合而为痹也。其风气胜者为行痹。”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风痹者,游行上下,随其虚邪与血气相搏,聚于关节,筋脉弛纵而不收。”《

  • 滨莴苣

    见《本草推陈》。为番杏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