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病名。又名脾脏中风。风邪入中于脾经而致的证候。主症为发热,形如醉人,皮目瞤动,短气,腹满,身黄等。《金匮要略·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》:“脾中风者,翕翕发热,形如醉人,腹中烦重,皮目瞤瞤而短气。”《
出《本草图经》。为马蔺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山橙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,继父倪朱谟之医业,仍在当地以医闻名。纂有《伤寒汇言》一书。
【介绍】:见谢观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审视瑶函》。即视瞻昏眇证。详该条。
见《本草备要》。即茯神木,详该条。
病名。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:“眼白人浑黑,见物依旧,毛发直如铁条,虽能饮食,不语如醉,名曰血溃。用五灵脂为末,二钱,酒调下。”
见《儒门事亲》。为莲房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臊臭、焦臭、香臭、腥臭、腐臭五种臭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