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善恐

善恐

证名。出《素问·四时逆刺论》。又称恐。其症心中畏惧,胆怯不安,不敢单独坐卧,常有被捉之感。多由脏气损伤所致,尤以肾伤为多见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惊悸悲恐喜怒忧思源流》:“恐病由心者,宜镇其神,宜定志丸加金银箔、琥珀犀角龙齿等。恐病由胃者,宜壮其气,宜四君子汤茯苓。恐病由胆与肝者,宜养其阴,宜酸枣仁汤黄芪莲肉,加山萸、丹皮白芍。恐病由肾本经伤者,宜壮其水,宜人参散肉桂,加牛膝远志。”《张氏医通》载述治肾伤宜补精髓,六味丸加枸杞、远志;治肝虚宜养阴血,六味丸加枣仁、龙齿;属胆虚,六君子加柴胡防风当归;恐惧面色变者,补胆防风汤;肾脏阳虚善恐,八味丸等方。参见恐伤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火邪经闭

    病证名。见清·秦之祯《女科切要》。指由于内热火炽,血被热灼导致经闭。如肺被火刑,气壅热闭,以致经闭者,兼见喘嗽肩痛,治宜清金利气,方用清肺饮合地骨皮饮;心经火旺者,兼见夜多烦躁,治宜清心火,养心血,方

  • 腹中论篇

    《素问》篇名。本篇主要讨论鼓胀,血枯、伏梁、热中、消中、厥逆等疾病的成因、症状和治法。古人认为这些疾病都发生在腹中,故以“腹中”名篇。

  • 林灵素

    【介绍】:宋代医生。撰有《大成全书》,已佚。

  • 病机汇论

    书名。18卷。清·沈朗仲撰,马俶校补。刊于1713年。本书系内科杂病(包括中风,中寒,暑证等60种),按照脉、因、证、治的顺序辑录古代各家学说,参以作者的见解编成。马氏校补时附加按语。

  • 上含

    解剖名。《伤科补要》卷二:“玉堂,在口内上腭,一名上含,其窍即颃颡也。”详颃颡条。

  • 长寿丸

    见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卷五。即三仙丹第一方,见三仙丹条。

  • 赤丁

    病名。①出《中藏经》卷三。五丁之一,发于舌下,根头俱赤发痛,舌本硬,不能多言,惊悸烦闷惚恍,多渴饮水不休,小便不通,狂者危,不狂者可治。治同疔疮。②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三。红丝疔之又名。见该条。

  • 湿遏热伏

    亦称湿郁热伏。因湿邪阻遏而致热不能宣散透发的现象。表现为身热不扬、午后热高、汗出而热不退、神疲、头重、胸闷腹胀、厌食、小便黄赤,舌苔白腻或黄腻,脉濡数等。

  • 程心源

    【介绍】:见程式条。

  • 岐伯灸经

    书名。见《新唐书·艺文志》1卷,已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