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衡铨
【介绍】:
见唐秉钧条。
【介绍】:
见唐秉钧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妇人良方大全》卷二十二。多因产后失血过多,不能上荣于脑,或恶露停留胞宫(厥阴之位,其脉贯顶),循经上冲于脑所致。失血过多者,兼见面色苍白,小腹隐痛。治宜补血益气。方用八珍汤加蔓荆子。瘀血上
病名。《外科证治全书》卷三。即虎口疔。见该条。
病名。指大、小肠的气机痹阻,导致多饮而小便不利或飧泄的病症。《素问·痹论》:“肠痹者,数饮而出不得,中气喘争,时发飧泄。”治宜利尿健脾为主。选用五苓散、吴茱萸散、木香丸等方。
出《日华子诸家本草》。为淫羊藿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四花与患门两穴之联称。详各该条。
古病名。见《圣济总录·积聚门》。即贲豚。积气因发作部位不同,可见气逆冲心满闷,或见膀胱切痛,上冲腹胁满痛,上下攻走疼痛等证。治宜槟榔散、四味丸、天雄散等方。参见贲豚条。
【介绍】:参见许律条。
针刺麻醉法之一。是在足针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针刺麻醉方法。目前多用于眼部、口腔、颌面部、颈部手术。一般取对侧足底后1/3内侧“头”、“目”二穴;也可根据脏象学说选取相应穴位。操作方法参足针疗法条。
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法要诀》卷六十二方。木鳖子五个,松香四两,铜录、杏仁各一钱,乳香、没药各二钱,蓖麻子(去壳)七钱,巴豆肉五粒。捣膏,浸凉水中,用时随疮大小,用手捻成片,贴疮上。治疮疡疔毒初起,瘰疬,
见《闽东本草》。为胡颓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