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吐法

吐法

八法之一。使用催吐药或其它能引起呕吐的物理刺激(如羽毛探喉引吐),使停痰宿食或毒物随呕吐排出的方法。临床上常用于诸如痰涎阻塞咽喉,妨碍呼吸;或食物停滞胃脘胀满疼痛;或误食毒物时间不久,尚在胃中等急证。催吐用药物,实证瓜蒂藜芦胆矾等;虚证用参芦饮。吐法一般对孕妇禁用,虚弱人慎用。②专指小儿推拿术的催吐方法。《厘正按摩要术》卷二:“吐法:周于蕃曰:小儿外感风寒,内伤乳食,致咳嗽呕吐,痰涎积聚,宜先用汗法,随将左手托病者脑后,令头向前,用右手中食两指插入喉间,捺舌根令吐,有乳吐乳,有食吐食,有痰吐痰。如初感于一吐之后,病即告退,再按证以手法施治,则愈矣。但孩儿已生牙齿,按牙关穴,牙关立开,须用竹笺笔杆之类,填牙龈,再入手指,庶免咬伤。须从容入口,恐伤喉腭。即或胃无积滞,用此一吐,亦舒通脏腑之气,若由版门推下横纹令吐者,不若按舌之快也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橘米

    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即橘核,详该条。

  • 阴汗

    证名。①指前阴、阴囊及其附近处局部多汗。《医林绳墨·汗》:“阴汗者,谓至阴之处,或两腿挟中,行走动劳,汗出腥秽。”有因肝经湿热所致者。《张氏医通·汗》:“阴汗,阴间有汗,属下焦湿热。龙胆泻肝汤加风药一

  • 李助

    【介绍】:东汉时医家。号翁君。曾著有《经方颂说》,不传。

  • 徐道度

    【介绍】:南北朝时期宋代医家。钱塘(今浙江省)人。与徐叔响为兄弟。精于医术,当时有人称宋代有“五绝”,徐道度之医术为其中之一绝,足见其医术之精。

  • 焰消

    见《土宿本草》。为消石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鲁照

    【介绍】:清医家。字三桥。尝收集民间方士治病法。与赵学敏《串雅》所集有所不同,乃出其所集,精选编成《串雅补》5卷(1825年),补赵学敏之未备,并附多种效方成药。后世或将其书与赵学敏所著合为《串雅内外

  • 关梁

    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金门,见该条。

  • 绿翳青盲

    病症名。《外台秘要》卷二十一:“如瞳子翳绿色者,名为绿翳青盲。皆是虚风所作,当觉急须即疗,汤丸散煎针灸,禁慎以驱疾势。若眼自闇多时,不复可疗,此疾之源,皆从内肝管缺,眼孔不通所致也,亦宜须初欲觉时,即

  • 淡然子

    【介绍】:见周魁条。

  • 陈紫山

    【介绍】:参见熊运英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