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发热

发热

证名。出《素问·气交变大论》。指体温高出正常标准,或自有身热不适的感觉。发热原因,一般可分为外感内伤两类。外感发热,常因感受六淫之邪及疫疠之气所致:内伤发热,多由饮食劳倦,或七情变化,导致阴阳失调,气血虚衰所致。外感发热多属于实,可见于感冒伤寒温病瘟疫等病症;内伤多虚,可见阴虚发热阳虚发热血虚发热气虚发热、虚劳发热阳浮发热失血发热等。由于发热的类型不同,又有壮热微热、恶热、发热恶寒往来寒热潮热五心烦热暴热等;因发热时间不同,有平旦热昼热、日晡发热、夜热等;因发热部位不同,有肌热腠理热肩上热、背热、肘热尺肤热手心热手背热、足热、四肢热等;又有痰积发热食积发热、饮酒发热瘀血发热、病后遗热等。详有关各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陈华父

    【介绍】:见陈总卿条。

  • 盘脐痧

    痧证之一。《七十二种痧症救治法·盘脐痧》:“此系肾经受邪,脐上盘旋,悠悠作痛。”治用香油刮膻中、中庭、中脘,再刺中魁、小骨空穴。用砂仁、槟榔、芦粟梗、藿香、木通、灯心等。参见痧条。

  • 地仙苗

    出《日华子诸家本草》。为枸杞叶之别名,详枸杞条。

  • 督俞

    经穴名,代号BL16。出《太平圣惠方》。别名高盖。属足太阳膀胱经。位于背部第六胸椎突下旁开1.5寸处;一说“除脊各寸半”(《针灸资生经》)。布有肩背神经,第六、七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,深层为外侧支;并

  • 内经十讲

    医经类著作。任应秋著。此书概括作者多年研究《内经》之心得。对什么叫《黄帝内经》、《内经》成书时代、《内经》所引古代文献、《内经》学术思想、理论体系等十个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研究。议论恢宏,不乏精辟之论见。

  • 杜度

    【介绍】:东汉时医生。是张仲景的弟子。

  • 赵自化

    【生卒】:949~1005【介绍】:北宋医家。德州平原(今山东平原)人。父、兄均通医术,自化医术更精。历任翰林医学、尚药奉御、翰林医官使等职。撰《四时养颐录》(一名《调膳摄生图》),记述饮食疗法。

  • 苏葶滚痰丸

    《医宗金鉴·幼科心法要诀》卷五十三方。炒苏子、炒苦葶苈子各一两,大黄(酒蒸)、黄芩各四两,煅青礞石、沉香各五钱。为末,水泛为丸,姜汤送下。治小儿食积生痰,气促痰壅,咳嗽频作,便秘者。

  • 金篦

    治疗白内障最早的手术器械。《外台秘要》卷二十一治疗脑流青盲眼(圆翳内障)方法中指出,“宜金篦决,一针之后,豁若开云而见日”。即金针。详该条。

  • 活人方汇编

    见证治百问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