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穴名,代号RN19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任脉,位于胸正中线,平第二肋间隙。布有第二肋间神经前皮支和乳房内动、静脉的前穿支。主治咳嗽,气喘,呃逆,胸痛等。沿皮刺0.3~0.5寸。艾炷灸3~5壮;或艾条
出《本草图经》。为黄芪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七窍之一。外耳道出口的孔窍。参见七窍条。
病名,见《外台秘要》卷三十三。即胞衣不下,详该条。
出《四声本草》。为硇砂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急惊风类证之一。即小儿盘肠气痛,表现有干啼,额上汗出者。多因小儿肠胃脆弱,突为寒气所搏而成。治宜利气散寒。用金铃子散加减(《幼科发挥》)。
见《中国药用植物图鉴》。为天萝水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斑叶兰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廿八。即针眼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视其背上即有细红点如疮,以针刺破,眼时即瘥,故名偷针,实解太阳经结热也。”详针眼条。
见《本草图经》。为百蕊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