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·虚劳病诸候》。指大病后因体虚而多汗。参病后多汗条。
骨名。又名杼骨。指第一胸椎棘突。《灵枢·骨度》:“膂骨以下至尾骶二十一节,长三尺。”
经穴名。代号SI11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手太阳小肠经。位于肩后,肩胛冈下窝的中央,与第四胸椎相平处。布有肩胛上神经和旋肩胛动、静脉肌支。主治肩胛疼痛,胸肋支满,颊颌肿痛,咳逆抱心,以及肩关节周围炎,
《医醇賸义》卷三方。沙参、薏苡仁各四钱,苏子一钱五分,枳壳、前胡、桑叶、白术、橘红各一钱,茯苓、贝母各二钱,荷叶蒂一枚。水煎服。治大肠咳,咳而遗矢。
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仙人杖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天津医学通讯》。1971;(6):1。为喜树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王宗正条。
喑,为瘖的异体字。即失音。详该条。
人体部位名。见《张氏医通》卷八。即眼睑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指经血上逆。单南山《胎产证治录》:“有行经期只吐血、衄血或眼耳出血者,是谓倒经。”详逆经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