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十五络穴

猜你喜欢

  • 卵肿

    病证名。出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二。即睾丸肿大的病证。

  • 纳甲法

    见纳干法条。

  • 腰软

    证名。见《医学入门》卷四。自觉腰部软弱无力。因于湿袭经络者,宜肾着汤、渗湿汤;风袭腰背者,宜牛膝酒;房室过度、肾阴不足者,宜八味丸、补髓丹、煨肾丸等;肾虚风袭者,宜安肾丸等方。参见腰痛条。

  • 隔姜灸

    间接灸之一。取厚3毫米左右的生姜片,以细针穿刺数孔,上置艾炷放在穴上施灸,待病人觉痛,将姜片略略提起,稍停放下再灸,直至局部皮肤潮红湿润为止,适用于一般虚寒病症。如果在艾绒中掺入少量麝香,再隔姜灸之,

  • 俗称屁股。骶骨部两侧隆起的臀大肌部分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膀胱足太阳之脉,……其支者,从腰中下挟脊贯臀,入腘中。”

  • 筋瘤

    病名。出《灵枢·刺节真邪》。又名石瘤。多因怒动肝火,血躁筋挛或久立负重而致。瘤体坚而色紫,青筋盘曲,甚者筋结如蚯蚓。治宜清肝、养血、舒筋。服清肝芦荟丸。亦可手术或放射治疗。即浅表静脉瘤、静脉曲张。

  • 缩筋

    证名。出《素问·气穴论》。筋缩的别称。指筋脉挛急不舒。详筋缩条。

  • 硬下疳

    杨梅疮早期特征之一。由交媾不洁,染毒而发。多见于冠状沟、包皮内面、宫颈和大阴唇等处。通常单发,初起为浸润性丘疹,焮肿光亮,逐渐增大。破后溃烂,腥而无脓,周围略隆起,中心凹陷,硬如软骨。一般无痒痛等自觉

  • 牛角胎

    见《本草纲目》。即牛角,详该条。

  • 中医外科学

    书名。上海中医学院主编,本书是1964年中医学院试用教材的重印本改名者。书中用中医的理论比较系统地归纳了中医外科学(包括皮肤病、痔漏、瘿瘤等病在内)的基本内容。1972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