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医镜

医镜

综合性医书。4卷。明·王肯堂撰,蒋仪校订。刊于1641年。全书分述临床各科病证。据蒋氏所撰凡例介绍,王氏此书“指其大要,令一披览而晓然于辨症用药,真昭彻如镜,遂以《医镜》名编”。卷1~3以内科病证为主,兼述眼疾、喉痹齿痛、口舌及疮疡诸证;卷4为妇人、小儿病证。内容较《证治准绳》简要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白面风

    见《江西民间草药》。为寻骨风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小瘰

    病证名。见《喉科心法》卷上:“还食风,生于关内左右,并无小瘰,亦不浮肿。”类似咽后壁淋巴泡增生。

  • 关门不利

    指肾的气化障碍而致小便不利,发生水肿的病机。《素问·水热穴论》:“肾者,胃之关也,关门不利,故聚水而从其类也。”

  • 白粘腻苔

    舌面白苔上罩着一层浑浊粘液,状如鸡蛋清样附于苔面,苔的颗粒互相粘连,合成一片。主痰湿,多属寒证。若口中粘腻而带甜味,涎沫浓稠,胸脘痞闷,则属脾热湿聚之证。《温热论》:“舌上白苔粘腻,……乃湿热气聚,与

  • 子母补泻法

    针刺补泻法之一。《难经·六十九难》:“虚者补其母,实者泻其子。”其法将井、荥、输、经、合五输穴按五行相生次序,分属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,又依生我者为母、我生者为子,据病情的虚实,用补母或泻子的取穴方法来

  • 阳斑

    证名。斑的类型之一。见《明医指掌·斑疹》。又名阳证发斑。指外感热病发斑,属于实热性者。多由邪热熏灼营血所致。证见斑出红赤如锦纹,发热烦渴,舌红苔黄等。治宜清热凉血、轻透斑毒,用化斑汤或用水牛角、玄参、

  • 祛湿

    祛除湿邪的统称。分化湿、燥湿、利湿等法。湿在上焦宜化,在中焦宜燥,在下焦宜利。脾主运化水湿,治湿应注意健脾。详见化湿、燥湿、利湿各条。

  • 僧深药方

    见深师方条。

  • 胎上逼心

    见《女科辑要》。即子悬。详该条。

  • 刘芙蓉草

    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蓬子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