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部踝骨以下各骨的统称。包括跗骨、跖骨、趾骨。详各条。
证名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谓一物而目视为二,即内经所谓视歧也。”详视歧条。
①病证名。出明·秦景明《幼科金鍼》。又名妒乳、颊脂垫。小儿生后一月左右,口腔内两侧近牙龈处,出现肿硬隆起的脂肪垫,剖视之颇似螳螂子,故名。小儿患此,吮乳困难,甚至啼哭不能出声,日久则面呈黄色,尤以鼻准
小腿肚,又名腨、蹲、腓臑。腓肠肌部分。《灵枢·寒热》:“腓者,腨也。”
病名。又名瘰疬。即颈腋部淋巴结结核。《灵枢·寒热》:“鼠瘘之本,皆在于脏,其末上出于颈腋之间。”其所以名为鼠瘘,清·莫枚士《研经言》指出:“鼠性善窜,……瘘之称鼠,亦取串通经络为义。”
见《福建民间草药》。为马蹄金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免儿伞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清·赵楷《百草镜》。为桂丁之别名,详桂丁条。
【介绍】:见吴尚先条。
病名。清·周纪常《女科辑要》卷二:“名垂头生者,儿头已到产门,头之后骨,偏柱母谷道,儿不能下。”相当于枕后位分娩。参见偏产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