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穴名。代号ST37。见《千金翼方》。《灵枢·本输》名巨虚上廉。别名上林、足上廉、巨灵上廉。属足阳明胃经。大肠之下合穴。位于小腿前外侧,犊鼻穴直下6寸;或于足三里与下巨虚连线的中点取穴;一说在“膝下四
经脉的表里关系组合。出《灵枢·经别》。指足少阳与足厥阴经别相合而言。
病证名。见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。又名风赤疮疾。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二十二:“由脾脏风热蕴结,两睑似朱涂而生疮,黑睛端然无染,不治便生翳膜。”一般可见眼睑或睑缘红赤起疮及溃烂,痛痒并作。治以祛风清热为主。痒
①经穴名。代号LU11。出《灵枢·本输》。别名鬼信。属手太阴肺经。井(木)穴。位于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.1寸处。布有来自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的混合支,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形成的末梢神经网和指掌
病证名。见《症因脉治》卷二。指内伤肺络的咳嗽吐血。多因肺胃积热,痰火上冲,或房劳精竭,肾火刑金,或思虑伤脾,脾火消阴,或郁怒伤肝,肝火怫郁,或用心太过,心火妄动所致。其症身无表邪,咳嗽吐血。肺胃积热,
病名。见茹十眉《五官病》。即睥生痰核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医垒元戎·三阳头痛》。太阳头痛、阳明头痛、少阳头痛的合称。《冷庐医话》卷三:“头痛属太阳者,自脑后上至巅顶,其痛连项;属阳明者,上连目珠,痛在额前;属少阳者,上至两角,痛在头角。”治疗当于
艾条灸之一种。将艾条悬于穴上施灸的方法。又分为温和灸、雀啄灸和回旋灸三种。一般每次灸至皮肤温热潮红为度。详温和灸、雀啄灸、回旋灸条。
病名。《喉风福》:“此症发于悬雍前上腭,生一红紫泡如珠悬挂,拖入喉间,生痰疼痛,甚至堵塞咽喉,饮食有妨,宜先用极酸好醋,以新笔醮点珠上。”参见喉瘤条。
见《集验拔萃良方》。为丹参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