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内托

内托

又称托法。用内服药治疗疮疡的三大治法之一。是运用补益气血的药物,扶助正气,托毒外出,以免毒邪内陷的方法。①托毒透脓法。适用于疮疡中期毒邪盛而正气未虚,尚未溃破者,用黄芪当归川芎穿山甲片、白芷皂角刺等药。②补托法。适用于正气虚不能托毒外出,以致疮形平塌,根脚散漫,难以溃破,或溃后脓汁稀少,坚肿不消,出现身热精神不振、面色萎黄、脉数无力等症,用黄芪、白术茯苓党参、炙草、当归、白芍、皂角刺、白芷、银花连翘桔梗陈皮等药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水瓮菜

    见清·赵其光《本草求原》。为过塘蛇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鹤膝节

    病名。见明·万全《片玉心书》。即鹤膝风。详该条。

  • 脉诊

    即切脉。详该条。

  • 孕妇背痛

    病证名。赵献可《邯郸遗稿》:“孕妇背痛者,气所滞也,宜紫苏饮。”

  • 黄食草

    见《广东中草药》。为鸡骨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增订胎产心法

    书名。①清·阎纯玺撰,沈棪增订。详见胎产心法条。②清·医无闾子著,季维翰增订。2卷。刊于道光年间。论述胎产常见诸病证治。

  • 肝虚热证

    证名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虚损痨瘵源流》:“肝热,按至肌肉之下,骨之上乃得,肝主筋也,寅卯时尤甚。必兼多怒多惊,便难,转筋挛急,四肢困热,满闷,筋痿不能起,头痛,耳聋,……冒眩,多瘛。”治宜养肝清热为主。

  • 臂泰阴脉

    经脉名。即手太阴经。马王堆汉墓帛书载:“臂泰阴脉:循筋上兼(廉),以奏(凑)臑内,出夜(腋)内兼(廉),之心。其病:心痛,心烦而意(噫)。诸病此物者,皆久(灸)臂泰(太)阴脉。”

  • 红石胡荽

    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红马蹄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外科三字经

    见高憩云外科全书十种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