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穴名,代号GB33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,原名阳关。《千金要方》名关阳。《针灸大全》名足阳关。近称膝阳关。别名寒府、阳陵、关陵,属足少阳胆经。位于膝外侧,阳陵泉穴上3寸,股骨外上髁之边缘处。另说在阳陵泉
《素问补遗·刺法论》:“脾为谏议之官,知周出焉。”喻脾有协助心神决定意志的功能,故称。
病证名。见清·佚名《眼科统秘》。即聚开障。详该条。
练功方法之一种。出《易筋经》。取直立位,两足稍分开,两手抱头,掌心紧贴耳门,弯腰直膝俯首,尽量使头靠近两膝,再挺身直立。《易筋经》:“两肘用力夹抱后脑,头前用力探出,牙咬,舌抵上腭,躬身低头至腿,头耳
喻脉象坚急不和,如弓弦之缕。《素问·大奇论》:“脉至如弦缕,是胞精予不足也。”
指处女膜。出《洞玄子》。
病证名。指因疳而泄泻的证候。《婴童百问》:“疳泻者,毛焦唇白,额上青纹,肚胀肠鸣,泄下糟粕是也。”疳、泻并存,治疳必须治泻,亦即按照疳证的虚实轻重,用扶脾和胃止泻的方法,如参苓白术散,随证加减,标本兼
病名。瘟疫的一种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瘟疫源流》:“瓜瓤瘟,胸高胁起,呕血如汁是也。”证情多危重。治宜生犀散、加味凉膈散等。参见瘟疫条。
《古今医鉴》卷七引京师方。天门冬(去心)半斤,杏仁(去皮)、百部、百合、贝母(去心)、白术各四两,款冬花五两,紫菀三两。上药捣碎,用长流水二十碗,煎至五碗;滤渣再煎,如是者三次,共得药汁十五碗,入饴糖
书名。2卷。清·张畹香撰。本书大多为内科杂病、时症治验,兼有妇科医案。记述简要,作者对滋补托邪的调治法尤有心得。本书原系抄本,后收入《中国医学大成》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