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内伤

内伤

出《素问·疏五过论》①病因之一类。泛指内损脏气的致病因素。如七情不节、饮食饥饱、劳倦、房事过度等。②病名。指创伤损及肢体深部组织及脏腑、气血的病患。见《外台秘要》卷二十九。又名内损。因跌打、坠堕、碰撞、用力举重、旋转闪挫等外力过重所致,好发于胸及腹部。一般有伤气伤血伤脏腑之分。若伤处肿痛不明显,痛无定处则为伤气;若伤处疼痛显著,皮色发红或青紫,甚则血溢妄行,出现发热寒战呕吐便血尿血咳血等症者为伤血;若胸胁腹中疼痛剧烈、伴有昏厥、吐血、便血等症者为伤脏腑。若伤头部,损及脑髓,则症见头晕目眩、额部有冷汗、言语不清、恶心呕吐、甚至口眼斜。治宜手法外治;合并伤气者,服复元通气散;伤血及损伤内脏者,以活血化瘀为主,可服桃仁承气汤。并详见伤气、伤血、伤脏腑及脑骨伤等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黄瓜疽

    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四。即黄瓜痈。见该条。

  • 喉中腥臭

    病名。即喉腥。详该条。

  • 海藏紫菀散

    见《丹溪心法》卷二。即紫菀散第五方。见紫菀散条。

  • 马头鱼

    见《动物学大辞典》。为海马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血瘕

    八瘕之一。出《素问·阴阳别论篇》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》:“血瘕,留着肠胃之外及少腹间,其苦横骨下有积气,牢如石,因而少腹急痛,阴中若有冷风,亦或背脊疼,腰疼不可俯仰。”《类证治裁·痃癖

  • 米仁

    见《本草崇原》。为薏苡仁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种玉

    出《广嗣纪要》。即种子。详该条。

  • 五仁橘皮汤

    见《重订通俗伤寒论》。即五仁丸作汤剂。治证同。见五仁丸条。

  • 救急选方

    方书。日本丹波元简辑。1卷。刊于1801年。取张仲景以降历代医籍及日本方书危证门中之方法简捷、仓促易办者,汇辑成帙,以为救卒拯急之用。分30门,每方注明出处。现存1810年聿修堂刻本、《皇汉医学丛书》

  • 膈中

    病名。《灵枢·邪气藏府病形》:“脾脉急甚为瘈疭,微急为膈中,食饮入而还出。”即噎膈。详该条。